阿里云降价背后的“焦虑”
阿里云资料图阿里云。
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降价
2月29日,阿里云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阿里云。这是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降价后,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都击穿了全网最低价。
据介绍,本次降价采用官网直降的形式,对在官网采购的新老客户均适用阿里云。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都是云上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产品。无论是大客户还是中小客户,新客户还是老客户,都可以在阿里云官网上直接按照新的价格在线下单。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中国云计算发展了十多年,公共云渗透率仍大幅低于欧美成熟市场阿里云。阿里云希望通过此次大规模降价,让更多企业用上先进的公共云服务,加速云计算在中国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发展。”
“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阿里云。”刘伟光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了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因此,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数据库方面,以RDS MySQL基础系列为例,购买1c2g通用型配置的五年版需要936元/年,降价后仅需562元/年,降价40%阿里云。阿里云还将云数据传输CDT的每月免费公网流量额度从10GB提升至20GB。此外,阿里云还全面升级了“99计划”,面向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推出99元/年、199元/年的入门级云服务器。
降价是云市场竞争最常见的一种策略,此前AWS在2016年就表示,降价是核心策略,自2006年上线以来,AWS在10年内降价52次,之后微软云和谷歌云也进行了数次降价措施阿里云。此次降价之前,阿里云也多次宣布降价。
2023年4月26日,阿里云也曾宣布降价,其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阿里云。据媒体此前报道,阿里云的降价,意图进一步扩大公共云的用户基数和规模,提升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
展开全文
此外,2023年5月,腾讯云也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阿里云。
“丢失的”市场份额
阿里云的大降价,或许也是来源于营收和市场份额的焦虑阿里云。
2月7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截止12月31日的2023年第四季度(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阿里云。财报显示,阿里云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80.66亿元(39.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73.64亿元增长3%。经调整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为23.64亿元(约3.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69亿元增长86%。
同时,财报披露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阿里云营收807.7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46.89亿元,同比增长51%阿里云。
根据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2023年Q1数据,该季度阿里云营收为245.5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3.85亿元阿里云。
照此计算,阿里云2023自然年全年营收约为105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约50亿元阿里云。
云智能业务是淘天集团之外,阿里的第二大业务板块阿里云。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营收占阿里集团总收入的11%。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9%,云业务占集团业务的比例在提升。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说:“2024年,阿里巴巴将针对核心业务积极投入阿里云。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财报中提到,3%的营收增速如果不计入阿里集团贡献的收入的话,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阿里云。
财报表示,阿里云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持续提高收入质量阿里云。同时,该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健康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近年,阿里云营收增速逐年走低,2023年基本都是个位数增长或者负增长:从2019财年到2022财年四年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是84%、62%、50%、29%,一路在下探阿里云。2022年下半年以来,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一直在5%以下徘徊,甚至在2023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
营收增速的放缓对应的是阿里云在国内公有市场占有率的逐年走低阿里云。根据IDC报告,华为云和三大运营商在IaaS和PaaS市场加速挤占阿里云的份额,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分别跌至29.9%和27.9%,而在2017年阿里在IaaS市场的市场份额几乎接近50%。
从“创收”转向“盈利”
这种“焦虑”不只是阿里云一家的压力,目前,整个中国公有云市场都在面临增速放缓的形势阿里云。IDC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同比增长15.9%,为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新低,中国大陆公有云市场增速持续放缓。
IDC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IT预算增长不及预期,企业对于预算的制定、支出和使用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互联网云厂商都在逐渐从“创收”向“盈利”方向上转变,主动放弃非良性项目,提升自身被集成比例,市场营收同比增速下降阿里云。
这种从“创收”向“盈利”的发展基调转向下,阿里云在利润上的表现也凸显出来阿里云。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创财年新高。
利润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节流,比如裁员等手段;一方面也来源于阿里云去集成化,以及“AI驱动、公共云优先”新战略的定调阿里云。
此外,财报中也提到钉钉的业务并未纳入智能云板块,结合钉钉目前尚未走出亏损的情况来看,这也进一步改善了阿里云的利润表现阿里云。
目前阿里云的主基调已经彻底变化,正在大力推动公有云优先战略的落地阿里云。
2023年11月23日,阿里云进行了全面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混合云业务事业部、基础设施事业部三大事业部,全面发力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公共云,鼓励政企客户优先使用公共云,减少项目制软硬件订单销售阿里云。
对于当下的阿里云而言,发展重点不再是一味追求收入,而是追求利润阿里云。
阿里云集团CEO吴铭泳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谈道:“这些结构调整正在显现成效,阿里云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阿里云。我们还升级了阿里云的销售业务,建立了不同的销售和服务体系,服务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客户,通过提高我们的客户覆盖率和服务能力,我们将提高我们的增长率。”
如今,云厂商竞争日益白热化,阿里云除了战略调整外,一方面采用了产品降价的方式来争夺存量市场,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加大模型的投入,来进一步开拓增量市场阿里云。不过大模型给业绩的助力还尚未在财报中体现。
目前来看,降价是阿里云重夺市场份额最直接的方式阿里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