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婚姻,也难逃买卖安排
熟悉德国古典文学的朋友应当会知道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Karl Eugen,Herzog von Württemberg,1728—1793),他是席勒的早期赞助者,当然也是折磨席勒的凶神恶煞买卖期货。这位公爵很有文艺范儿,曾跟着作曲家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78,音乐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学习音乐,并且热衷于植物栽培。卡尔·欧根自幼在普鲁士的著名君主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宫廷受教育。在君主专制和自由主义两种思想互相斗争的年代,卡尔·欧根是一位典型的兼具两方面色彩的统治者。
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
在私生活方面,卡尔·欧根有一大堆情妇和11个私生子,闹出过不少丑闻买卖期货。但他的真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女子:弗兰齐斯卡(Franziska,1748—1811),一位男爵的女儿,另一位男爵的妻子。对于普罗大众来讲,男爵小姐和男爵夫人当然是高高在上的,但对于统治着一个重要的德意志邦国的公爵大人来讲,男爵实在地位太低了,所以他于1785年执意要娶弗兰齐斯卡时,遇到了很大阻力。即便是明媒正娶,卡尔·欧根与弗兰齐斯卡的婚姻仍然算是贵贱通婚,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弗兰齐斯卡不能用“符腾堡公爵夫人”的头衔,他俩生的孩子也没有完整的继承权。
为了提高弗兰齐斯卡的地位,卡尔·欧根向神圣罗马皇帝约瑟夫二世求情(也许还行贿了),在1774年为她搞到了“霍恩海姆帝国女伯爵”(Reichsgräfin von Hohenheim)的头衔买卖期货。卡尔·欧根还想把她的地位升级到侯爵,但皇帝拒绝了。霍恩海姆帝国女伯爵弗兰齐斯卡使用的纹章是已经绝嗣的邦巴斯特·冯·霍恩海姆(Bombast von Hohenheim)家族的纹章。即便如此,弗兰齐斯卡始终没能获得“符腾堡公爵夫人”的头衔,她与公爵的孩子也被排除在继承顺序之外,并且在正式的礼仪场合,她的优先权低于卡尔·欧根的弟媳。
展开全文
霍恩海姆帝国伯爵夫人弗兰齐斯卡
Jakob Friedrich Weckherlin作买卖期货,约1790年
弗兰齐斯卡的故事很有典型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意志贵族的婚姻,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买卖期货。
婚姻当中的不平等
家族要传宗接代,最重要的是保证有合法的继承人,换句话说就是在婚姻范围内尽可能多生男孩,以抵御疾病、战争、动乱、事故等灾难性因素造成的“损耗”买卖期货。这是贵族婚姻的主要功能。但是,如果生的男孩很多而又都健康地长大成人,对家庭的经济就是沉重的负担。大多数贵族家庭即便想给所有孩子同等的待遇,也做不到,尤其是在长子继承制之下。这意味着,在长子继承家业和财产的同时,幼子往往需要自谋生路;而长子结婚生子的同时,幼子不一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找到门当户对的对象建立自己的家庭。不过要强调一下,这不是因为贵族的幼子绝对结不起婚,而是结不起门当户对的婚。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一个家族的长房和幼房往往在结婚比率、门当户对婚姻的数量和孩子的数量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差距。根据一项统计,在19世纪,有90%的贵族地主会结婚,而没有自己地产的贵族男性(也就是幼子们)能够结婚的不到三分之二;1871—1900年出生的没有资格继承家产的贵族男性当中,有一半人终身未婚。
吕讷修道院(Kloster Lüne)
在贵族社会的压力下,很多贵族幼子被迫终身不婚(当然这不代表没有性生活和没有孩子),这是他们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买卖期货。在天主教地区,有的贵族男孩从小就被父母安排走宗教道路,长大之后担任神职人员,也就是说单身守贞。不过,如果长房发生变故无人继承,原本要走神职道路的亲戚也可能需要离开教会、还俗、结婚、生子。
在婚姻问题上,长子和幼子不平等,男性和女性也不平等买卖期货。婚姻的不平等导致贵族婚姻市场的失衡:待字闺中的女子太多,能够娶亲的男子太少。只有地位显赫的女子出嫁才不会遇到困难。女性常常嫁给地位比自己低一级的男性,这有利于女方的家庭利益,因为这样能把女婿与女方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女子一般没有机会自行选择配偶,大多数情况下要服从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安排买卖期货。如果敢于反抗,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普法尔茨伯爵、施陶芬家族的康拉德(Konrad der Staufer,1134?—1195)的女儿艾格尼丝(1176?—1204)原本的命运是服从施陶芬家族的族长,也是她的长辈亨利六世皇帝的安排,嫁给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但她偷偷嫁给了“狮子”亨利(韦尔夫家族,是施陶芬家族的对手)的长子。亨利六世皇帝大怒,要求普法尔茨伯爵家解除这门婚事,但没有成功。
“门当户对”一方面是指社会地位以及它能带来的人脉,贵族只与贵族结婚,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较少通婚,比如高级贵族(邦君、1806年之后的陪臣)很少和低级贵族通婚;一方面与宗教因素有关,比如天主教贵族一般不会选择新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易北河以东的新教徒贵族男子一般不娶天主教贵族女子买卖期货。金钱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如果为了金钱而娶出身低的女子,在贵族圈子里也会被鄙视。
19—20世纪部分著名贵族夫妇(上下滚动查看)
在中世纪晚期,男性贵族如果和市民阶层的女子结婚,会受到许多形式的歧视买卖期货。比如,1485年的骑士比武规章制度禁止与市民之女结婚的贵族参加比武大会。与城市贵族(Patrizier)之女结婚的传统土地贵族(Adel),除非妻子的嫁妆超过4000古尔登,否则也被禁止参加比武;即便符合条件,在比武场还会受到其他贵族的欺侮。这些不人道的规定,都是为了将阶级固化,维护贵族阶层的排他性和精英性,阻止外来者闯入贵族的小圈子。从13世纪到16世纪,德意志的伯爵和男爵们有87.5%缔结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只有6%“下娶”,剩余的则是凭借婚姻而攀升到更高阶层的幸运儿。
有的贵族家族设立了家法(Hausgesetz)来规定婚姻方面的政策买卖期货。而不门当户对的婚姻(Mesalliance)可能被视为贵贱通婚,后果会很严重。贵贱通婚大部分是男方地位较高。女方可以从夫家得到收入,但不能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与特权,不能用丈夫的头衔,但可能会获得一个较低的新头衔。贵贱通婚所生的孩子不能享有完整的继承权,但可以算作“备胎”,如果没有合法性更强的继承人的话,这样的孩子也可能继承头衔和家业。
“贵族的婚姻必须门当户对”在很多地方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买卖期货。1794年普鲁士王国的法律明文禁止贵族男子缔结不符合贵族荣誉与体面的婚姻,不过允许他们与“资产阶级上层”的女子结婚。这项规定只在普鲁士有效,但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在整个德意志范围,一般来讲,贵族结婚时需要得到自己所在家族族长的许可。如果固执己见非要和地位远远低于自己的人结婚,那么男女贵族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在财产继承方面不能享受完全权益。
到了19世纪之后,贵族只与贵族结婚的规矩逐渐放松,不门当户对的婚姻不会受到法律的惩治,但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仍然会遭受歧视买卖期货。所以很多贵族家庭按照传统仍然只在自己的圈子里寻找婚姻对象,当然如果能与地位更高的家族攀亲就再好不过了。
嫁入德国豪门的英国军官之女黛西
婚姻谈判与契约
有了门当户对的婚姻对象之后,两个即将联姻的贵族家庭就要开始一系列谈判了买卖期货。中世纪的贵族婚姻很少与爱情有直接关联,主要是政治影响力和经济的交易(当然不是说没有爱情)。参与谈判的是双方家庭,有时是新郎与新娘的父亲直接谈。指腹为婚和父母为幼童包办婚姻的现象很常见,有的新人直到结婚才第一次见面。
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女方的嫁妆(“Aussteuer”或“Mitgift”或“Heiratsgut”),以及除了嫁妆之外岳父应当给女婿多少钱,如果丈夫死亡而寡妇进修道院的话,寡妇的父亲应当为其提供多少经济支持;女方的零花钱(“Nadelgeld”或“Spillgeld”),这指的是丈夫定期给妻子自由支配的金钱;财产继承的安排,女方有无继承丈夫财产的权利,如果有的话又可以继承多少;监护权的安排,如果男方早逝,孩子归谁监护;寡妇的赡养(Wittum),即如果男方早逝,寡妇如何维持生计,寡妇有无权利继续居住在丈夫的房子里,寡妇从男方家庭得到多少生活费和实物津贴,等等买卖期货。毕竟婚姻大事不能开玩笑,德意志人很早就对婚姻的经济层面考虑得非常细致,也极认真。另外,一个贵族女孩能不能嫁得出去,嫁得怎样,她的父亲能拿出多少嫁妆是重要的因素。
《茜茜公主》电影剧照
谈判的过程就是讨价还价的扯皮过程,谈判有可能拖得很慢买卖期货。美国传记家克斯汀·唐尼在描写阿拉贡的凯瑟琳与英格兰王子亚瑟(亨利八世之兄)的婚姻谈判时说,“这些婚姻安排还是很像买卖牲口”。英格兰王室与西班牙王室对嫁妆、彩礼等问题讨价还价,从1488年一直谈到1509年,从凯瑟琳3岁一直谈到她24岁。
双方谈妥之后就可以签订婚姻契约(Ehevertrag)买卖期货。其实先小人后君子的婚姻谈判和契约有时对女方有利,尤其是比男方富有的女方,比如在19世纪,富有的女方可以规定婚后双方财产仍然是分割的,不会构成夫妻共有财产;女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原先的财产,等等。
1975年发行的兰茨胡特婚礼500周年纪念邮票
兰茨胡特婚礼
对贵族来说,婚礼是展示和夸耀自己的财富、权力与地位的大好机会买卖期货。只要实力允许,婚礼往往会大操大办,东道主、组织和安排婚礼的人以及宾客往往会换上华美的新衣服,佩戴首饰。一位贵族带领数百名随从参加婚礼的例子并不少见。15世纪的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尔布雷希特·阿希莱斯(Albrecht Achilles)有一次参加婚礼带了上千人骑马赶来,好不威风。
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德意志贵族的婚礼至少会持续三天买卖期货。第一天从迎亲开始,即新娘抵达婚礼地点,然后是婚礼仪式(Trauung)和入洞房(Beilager)。第二天,丈夫向妻子赠送晨礼(Morgengabe,可能是金钱或其他财物,转手之后就属于妻子的财产),夫妻一起去教堂做礼拜,进行婚宴,然后举行比武大会(可能延续到第四、五天)。差不多一周的婚礼结束,新人夫妇向宾客馈赠礼物,送他们回家。
2005年兰茨胡特婚礼重演
1475年的兰茨胡特婚礼是德意志中世纪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婚礼,因为极尽奢华且得到详细记载而特别闻名,并且从1903年开始至今每隔四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暂停)都会举办历史重演,热闹非凡,堪称盛事买卖期货。兰茨胡特市民身穿中世纪服装,扮演新娘、新郎、主教、骑士等,每次重演长达数周,能吸引数十万观众。
本文节选自《德意志贵族》一书第七章第三节《血脉与资本:德意志贵族的婚姻与家庭》,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购书了解买卖期货。
《德意志贵族》
陆大鹏 著
● 解析复杂精密的贵族头衔买卖期货,厘清源远流长的家族世系,深度透视贵族制度的体系机制
● 揭示盘根错节的血脉姻亲买卖期货,勾勒波谲云诡的政体变迁,全新把脉欧洲历史的发展走向
● 从词源、翻译勘误的角度买卖期货,还原语词背后的本来精妙,剖析隐藏在词语之下的文化与历史知识
● 综合德语、英语世界一手文献材料买卖期货,实地亲身采访资料,呈现原汁原味的翔实可靠史实,吸收前沿研究菁华
● 120余张随文插图买卖期货,7张精美高清彩图,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 随书附赠德意志艺术大师丢勒创作的纹章木刻画明信片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买卖期货我的新浪微博:陆大鹏Hans
微信公号:点击下图买卖期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