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志愿服务岂能买卖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2-12-28 248 0

志愿北京买卖期货,5块钱1小时;志愿中国,3块钱1小时……

新学年,伴随又一批高中生走进校园,一些家长对学分要求中“三年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服务动起歪脑筋买卖期货。有需求就有市场,记者发现,各种平台的志愿时长被明码标价,广为售卖。

现实▶ 刚上高一就为学分发愁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要求为144分,其中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买卖期货。包括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入学家长会上,读着演示文稿中的一条条介绍内容,新高一的学生家长黄女士不由心里打起了鼓。

“在课外进行志愿服务,三年不少于40小时!”黄女士对志愿服务这2学分着实有些迷茫买卖期货。“孩子能参加些什么项目,得赶紧向前辈家长取取经了!尽量在高一搞定,否则升上高二高三,哪还有工夫做志愿?”

刚刚升入高二、在某重点中学担任班里的团支书的陈纭(化名)比较淡定买卖期货。“学校按惯例会给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我们有校园志愿服务队,在校园植树、清扫垃圾等各种活动,都会为志愿者计时长。”陈纭说,“全靠学校安排,不足以攒齐这40个小时。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平台,比如志愿中国、志愿北京等参与志愿服务”。

买卖▶ 时长明码标价随买随充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同学靠家长就行,“有些消息灵通的家长通过民间群、各种组织等等,在志愿北京里就把时长给刷好了买卖期货。”

时长怎么刷?记者发现,只要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轻松获得志愿服务时长买卖期货。记者随机联络一位“志愿北京”卖家,对方发来微信号,并给出“5块钱1小时”的价格。

对方随即在微信中发来一个二维码,以及一组6位数字买卖期货。扫码后,屏幕跳转至一个活动签到页面,有“证件号码”和“随机码”两处空白需要填写。按照对方指点,记者在“证件号码”处输入身份证号,在“随机码”处输入这组6位数字,然后点击“活动签到”,弹出“签到成功”的提示。

紧接着,记者查询“志愿北京”官网,果然看到服务时长增加了4小时,状态为“已生效”买卖期货

记者另外又联系到一位卖家,表示想购买1个时长,对方同样开价5元,还表示,“星级志愿者也可以做买卖期货。”不同的是,这回不需要扫码和填写信息,而是变成将姓名和志愿者编号告知对方。这个项目内容为“给养老院的老人绘制贺卡”,报名者众多,不到2分钟就有至少30位志愿者成功“报名”。

暗箱▶ 发布真活动用户假参与

在网上“操作”一番,总共付费25元,什么活儿也没做就顺利多出2个项目经历与5个服务时长买卖期货。而且这些信息从各种渠道均支持查询,在“时间证明下载”页面,还能获取一份PDF格式《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其上显示志愿者信息以及志愿服务时间,还加盖了红色公章。漏洞出现在哪?

有志愿团体负责人解释,志愿团体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买卖期货。每次举办活动需要设定活动时长、人数等,例如时长2个小时,限定20个名额,系统就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它代表“2个小时”,只有20个人能扫。此外,每场活动还会生成六位数的随机码,可以理解成这场活动的专属密码,生成后30分钟内有效。如果超时失效,扫码人数还未达到限定名额,可以再生成新的随机码。

正常来说,参与者完成志愿服务后,可以扫描二维码,输入由组织者告知的随机码,二者配套使用,完成时长获取买卖期货。网络卖家相当于直接把时长二维码与活动随机码发了过来,由购买者自行获取,这种录入方式叫做“扫码计时”。

此外,组织方还可以收集志愿者信息,在后台按一定格式编辑文本,为志愿者批量录入时长,此种方式称为“团体录入”买卖期货

提醒▶ 诚信造假将埋长期隐患

与此同时,还有卖家通过贴吧、淘宝等渠道,出售不同平台上的志愿时长买卖期货。一家淘宝店铺里,主要商品为“志愿者时长马甲”,配图是一件红色马甲,标价15元或30元。经询问得知,店主可以为购买者刷“志愿中国”的时长,3元1小时,5小时起刷,拍下标价不同的“马甲”,就可以获取“志愿中国”平台相应的服务时长。

去年,北京市印发《关于开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志愿团体年度审核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志愿团体勾选诚信承诺,保证本团体能够规范管理且无违规违法行为买卖期货

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知名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发起人张佳鑫认为,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亟待拓展提升,同时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买卖期货。“再普通的岗位也有可以锻炼的角度,要意识到志愿服务本就是平凡的,上来都想去国家博物馆、香山纪念堂做志愿,更多是一种炫耀心理,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真正的价值。”同时,他建议,应构建对不同志愿者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要考虑参与者是否具备基本的志愿服务经验。”

魏婧(摘自《北京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