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蔬菜滞销,堵点在哪?如何破局?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2-12-01 258 0

初冬时节,本应是蔬菜紧俏、购销两旺的好时节,然而国内多地蔬菜遭遇滞销难题,甚至价格降至几分钱都难以走出田间地头期货分

为什么会产生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今年的蔬菜产量偏多吗?如何解决帮助菜农卖菜的实际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零售圈》近日采访了部分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期货分

01

全国都有“卖菜难”

11月中旬,一则山东曹县菜农因所种蔬菜滞销,为不耽误冬种无奈只能地里毁菜的视频也引发不少关注期货分。很快地,河南、河北等地也相继出现卖菜难题。

在湖南株洲,有上百万斤蔬菜处于销售停滞期期货分。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湘东村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大村,由于疫情相关原因,香料菜需求锐减,菜农们选择低于成本价销售,销量依旧有限,百万斤蔬菜滞销。湘东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芹菜、葱、大蒜、水芹等香料菜,全村3000余人中有60%的村民从事蔬菜种植,特别是香料菜在株洲很有名气,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22年,该村以香料菜产业成功入围省“一村一品”重点村。“目前滞销有百万斤以上,有些菜农连肥料钱都没赚回来。”渌口区南洲镇湘东村党总支书记曹发明表示。

在河南平顶山,超过10万吨萝卜、大葱滞销,周口更是多达14.7万吨西芹、娃娃菜等蔬菜滞销期货分。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累计30万吨蔬菜滞销。

进入11月份以来,西安市高陵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等区县秋冬露地蔬菜大量上市,主要品种有芹菜、萝卜、白菜、甘蓝、菜花、娃娃菜等,初步统计全市在田面积约18.9万亩,预计本月蔬菜产量40万吨以上期货分。其中,叶菜类11万亩、预计产量12.5万吨;茄果类3.9万亩、产量8万吨;洋葱、食用菌及其他蔬菜等约4万亩、产量约5万吨。外省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及山西等省份客商前来西安市拉运蔬菜明显减少,导致以蔬菜为主的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西安市目前已发起倡议,让全市机关单位和相关机构来帮助菜农卖菜。

蔬菜供销,一头连着需求,关系着很多居民的“一蔬一饭”,一头连着供给,牵涉到太多菜农的收入生计期货分。蔬菜难卖,到底难在哪儿?

展开全文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付文阁教授向《零售圈》透露,从根源上来讲,蔬菜滞销本质上还是市场供需失衡造成产销矛盾期货分。去年蔬菜价格高,并非因为种植面积不足造成的,而是因为不利的天气影响了产量。他认为,去年蔬菜在种植初期降雨过大,一部分蔬菜种植期推迟,上市期也推迟;在生长期内又有受淹现象,造成夏秋季蔬菜供应链衔接出现断口。今年秋季蔬菜在生长期内的天气状况基本正常,有利于蔬菜生长,使得今年秋季蔬菜的单产、总产明显超过去年同期,形成了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卖菜难现象。

专家分析指出,近期蔬菜滞销,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原因,全国蔬菜丰产,集中大量上市,大白菜、洋葱等同比上市量有所增长,白萝卜甚至增长了15%;另一方面,受疫情反弹影响,多地餐饮业基本停摆,终端消费需求减弱期货分

从供给端来看,今年的蔬菜产量确实较去年更多期货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1872.21千公顷,蔬菜产量为7.67亿吨,2022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增长至22356.35千公顷,蔬菜产量可增至7.91亿吨。

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蔬菜供给更多,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秋季蔬菜总体上扩种了期货分。由于2021年秋季蔬菜价格总体偏高,今年秋季蔬菜结构性调整幅度过大,使得蔬菜种植面积超过去年同期。

02

“交通梗阻”期货分,加剧卖菜难

因白菜滞销,河南商丘的一位大爷一车500斤白菜才卖30元,被妻子指责后崩溃大哭期货分

因防疫引发“交通梗阻”,严重影响了菜农卖菜期货分。运输困难重重,也是近期农民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受疫情影响,个别地区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对运货车辆采取“一刀切”政策,货车难以及时运货,让蔬菜出村难上加难。

西安市某餐饮企业一位高管告诉《零售圈》,今年与往年相比,公司旗下的几家饭店已出现上百天不能入店堂食的纪录,这肯定影响了蔬菜等生鲜的进货量期货分。今年以来的消费变化是,精品蔬菜的需求量减小,如香菜、莲藕等,而耐储存的蔬菜消费量大增,人们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出不去,于是通过社区团购,大量购买耐储存的蔬菜。

“物流不畅、采摘人力资源不足,这些都是一般蔬菜种植户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位高管称,去年疫情时期,他曾想组织公司的员工去西安周边采购一些蔬菜,但是当地的种植户第一不愿意帮助企业从菜地里摘收蔬菜,第二无法提供运输车辆,最终导致他们的帮农行动没有完成期货分

“农民种菜没有以市场位导向,并不是市场需要就种什么,而是当季什么样的菜价高就跟风种什么期货分。菜农做不到与市场信息紧密结合,这种跟风种菜的做法是多少年来菜农的一贯做法,这也是出现蔬菜滞销的一个根本原因。”前述高管称,实际上每年都会出现蔬菜滞销的现象,只是今年由于疫情,把蔬菜滞销的影响面扩大了。

长安大学中韩物流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圣忠教授向《零售圈》表示:菜贱伤农、果贱伤农是多年来都存在的,时不时都会发生期货分。今年某种蔬菜价格高了,明年就会多种。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我国蔬菜种植的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远远不够。菜农往往根据对市场简单的判断,来决定第二年种植的面积,盲目扩种导致了第二年的菜价下跌。

他认为,未来的农业生产还是要进行组织化期货分。如果是农业的龙头企业来组织种植、生产,他们显然要对市场的预测更精准些。另外像京东、美团这些电商的平台型企业,他们跟蔬菜农产品地对接,效果明显。目前,线上、线下的整合和对接还不够。

张圣忠教授说,从物流角度来看,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期货分

第一是物流受疫情影响,导致运力紧张期货分。中国的货车运输都是个体户,他们受政策影响比较大;

第二各地的防疫正常还是偏紧期货分,地方在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时存在过度防疫,甚至导致货车司机上了高速下不来,所以有必要优化防疫措施,给运送蔬菜的货车开绿色通道;要确保“车上得了路,下得了高速”;

第三是要解决仓储的问题期货分,水果的保鲜期还比较长,蔬菜产地的冷链产业不足,新鲜的蔬菜无法长期储存,无法延迟其上市的时间;

第四是要增强餐饮的工业化、产业化期货分。比如杨国福麻辣烫、魏家凉皮这样的企业要再多一些;就可以把新鲜蔬菜一部分进行深加工,一部分做成预制菜,让蔬菜进行分流,目前对蔬菜的深加工还远远不够。

张圣忠教授说,目前,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服务程度还远远不够期货分。要发挥平台型企业的作用,畅通供销信息。各地种植大县,要扶持当地产生龙头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跟当地商贸企业结合,把不同的市场主体结合到一起。

03

如何破解“菜到地头死”期货分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付文阁教授在接受《零售圈》专访时说,小农户面对大市场,是全球农业都在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西方国家,很多农户通过搞农业合作社起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期货分。比如,很多西方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办起了奶牛场、蔬菜加工厂,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在欧洲就有很多龙头企业的股东是合作社,美国有很多农场主、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了期货公司,来解决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怎么调节的问题,这样的期货公司甚至做到了世界500强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应对市场。

付文阁教授说,近期新闻白菜烂到地里,这个在业内被形象地称为“货到地头死”,长势良好的蔬菜就活生生烂在地里,一方面天气和季节也影响蔬菜的质量,另一方面采摘成本也影响了蔬菜的销售,市场价格过底,采摘的劳动力成本过高,就只能让菜烂到地里期货分。中国的菜农一直没有走出这样的魔咒。今年种什么菜挣钱了,来年菜农就一窝蜂地都去种,到了第二年菜价就被打下来了。这跟我们国家的种植规模有关系,在我国即使是种植大户,他们的产量相对于广大的市场而言,仍然还算是小户。“大国小农”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难题。

生鲜蔬菜销售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蔬菜到了季节价格上不去又不收,就只好烂在地里期货分。水果目前有行业标准,蔬菜种植目前还是缺乏行业标准,比如大棚蔬菜终年生产,大棚菜的产量和品类就比较稳定,和超市、商场就容易达成固定的合作关系。

付文阁教授说,要想和大型商超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种植户要解决四个难题期货分

第一个要保证供应量要充足期货分,比如现在某个县专门种植辣椒、某个县专门种植洋葱;

第二个是要保证能够终年供应;比如大棚蔬菜就可以在特定季节里种植反季节蔬菜期货分,这样就可以达到常年供应某一种菜品;

第三是破解“货到地头死”就要解决冷链配送的问题;

第四是解决产供销链条过长的问题,过去是菜贩子到田地里收菜,收完后运输到批发市场完成摘除腐烂变质菜叶再分销,如果在田间地头就完成了采摘的初级净菜和包装,就会好很多期货分

付文阁认为,在这几年的疫情影响下,菜农的盲目种植、劳动力成本、市场因素等多重因素叠加,形成了此次影响全国菜农的“完美风暴”期货分。过去有一个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如今是多个因素一同爆发。从田头到餐桌,老百姓并不知到这个中间的链条有多长。产品和销售怎么对接呢?现在也有一些大型商超开始尝试直接在种植大县设种植基地,但这样的成本也非常高。要想找到真正符合商超质量要求的种植户,也是非常难的。

比如叮咚买菜在全国设有不少基地,叮咚买菜“三优”蔬菜项目负责人王兴银表示,“对于生鲜农产品,叮咚买菜没有停留在传统的采购上,而是推出了新型订单农业这种供应链组织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种植理念赋能上游,促成更多农业资源的整合与落地,有针对性、有方法地为源头解决问题,同时带动优质产区的农户、农业工人增收期货分。”

“种的人不懂卖,卖的人不懂种期货分。”付文阁教授说,建成生鲜领域的联合采购系统,势在必行。这些生鲜超市联合起来,可以制定生鲜产品的标准,只有生鲜产品标准化,从种植、生长管理、产品仓储、销售价格形成一个清晰统一标准,标准化建设是解决“卖菜难”的重要抓手。

蔬菜销售的产业链要重塑期货分。付文阁教授说,蔬菜的前期处理要在田头处理好。处理好的蔬菜经过简单包装,进入大型物流中心。大型物流中心不是某一家的仓库,而是多家商超联合共用的。这样的就形成了“田头冷链”,不用把运菜车再拉来拉去,不用再拉到菜市场,而是从田头到物流中心,然后就到了各家商超。这样减少了环节,也就减少了浪费。

批发市场的作用在减弱,菜贩子也面临着分化期货分。有一部分菜贩子可以转型做供应链企业,链接田头到销售端的专业型企业,帮助菜农和商超进行配送,菜贩子可以在种植端整合一部分菜农,专门供应一种或者多种蔬菜,经过净菜处理后,直接供应给大型商超。比如新农贸,就是一家专业的供应链企业。

付文阁教授说,有些蔬菜适合做深加工,比如脱水蔬菜,对蔬菜进行深加工期货分。预制菜分两种,一种是生的,买回去需要炒一炒,一种是熟的预制菜,回去加热即可食用。预制菜也可以解决一部分蔬菜销售的问题。

付文阁教授向《零售圈》表示,“大国小农”这一局面随着产业链发展,最终将会被销售端的不断驱动来取代,最终消失期货分。未来,蔬菜等的销售,将会以销定产来带动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实行订单生产。

04

《零售圈》发起”助农帮销“活动

作为国内零售行业的头部行业媒体,全国零售业产、供、销对接平台期货分。在《零售圈》发起了“助农帮销”的公益助农倡议后。得到了永辉、钱大妈等全国多个零售企业的支持,有近80多个企业咨询本次助农帮销活动,详细了解蔬菜价格、蔬菜库存与供应情况,农药残留检测、收货验收标准、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合作细节。

如果您有产品采购需求,或者有滞销商品需要协助处理,您也可以联系我们期货分

评论